物種名稱 : |
海黍子 |
|
|
學名 : |
Sargassum kjellmanianum |
|
|
海藻類別 : |
褐藻 |
|
|
生態分布 : |
一般多生長在背浪的地方。生長的水層為低潮帶石沼中以至于大于潮線4米深處的巖石上。生長在大于潮線下的個體,高達2-3米,潮間帶石沼中的個體小,一般在30-60厘米。 |
|
|
生長繁殖 : |
成熟的生殖托完成生殖后即腐爛,但基部仍然保留到次年的春夏生長季節,其上生出新分枝,長成藻體。有性生殖 |
|
|
形態特征 : |
藻體幼體初生葉倒披針形或倒卵圓形,1-3片,全緣或略有粗齒,無中肋,主枝多條由主干頂端螺旋式地叢生。主枝亞圓柱形,表面光滑或無突起,具有3-5條縱溝,有輕度的扭曲,次生鱗片葉為披針形、倒卵圓形和亞契形。次生枝自次生葉腋間生出,其上生有三生葉,這種葉為契形或亞契形,兩邊不甚對稱,為海黍子典型藻葉。氣囊生于次生枝與三生小枝上,多集中在枝端,幼時紡錘形或橢圓,成熟時為亞球形或倒梨形。生殖托圓柱形,頂端稍尖,生于葉腋間,單條,偶有分枝,總狀排列。 |
|
|
地理分布 : |
在我國廣泛分布于黃、渤海沿岸,包括浙江、福建、廣東和山東等地。除我國外,還分布于俄羅斯的千島群島(施科坦島、庫納施爾島及伊士魯樸島)、薩哈林島南岸和日本沿岸(北海道至九洲)。 |
|
|
組織成分 : |
成份為: 粗蛋白質 14.2%, 粗脂肪 .13%, 灰份 31.36%, 水份 23.4% |
|
|
經濟特性 : |
高生產力;主要藥用與保健,研究教學 |
|
|
生活史 : |
只有孢子體世代,而無獨立生活的配子體世代。 |
|
|
其他信息 : |
|
|
|
圖片 : |
 |
數據提供 : |
黃海水產研究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