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牽頭實施的中越北部灣漁業資源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北侖河口舉行。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和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漁業局局長陳廷侖出席活動并致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崔國輝,南海所黨委書記程潔,副所長吳洽兒、馬振華等出席放流啟動儀式。自2016年以來,南海所聯合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海產研究院完成了兩期“中越北部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與養護”項目,先后7次在中國東興、北海和越南下龍等地成功舉辦放流活動。在北部灣中方一側海域累計投放魚類、蝦類、蟹類等經濟海洋生物苗種和親體超過4.41億單位(其中亞洲合作資金Ⅰ期放流超過2.27億單位),增殖回捕率保持在5%以上較高水平,不僅養護了水生生物資源、保持了水域生態平衡,而且推進了漁業可持續發展、促進了漁民致富增收,符合兩國漁民共同利益和共同期盼。
此次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共向北部灣放流黑鯛、真鯛、斜帶石斑魚、紫紅笛鯛、長毛對蝦、擬穴青蟹和中國鱟等水生生物1.28億尾(只),創歷次中越聯合增殖放流苗種數量之最,后續將通過漁業資源調查、分子標記、衛星標記、eDNA監測等技術手段,持續深入開展跟蹤監測和效果評估工作,并評價放流后種群遺傳多樣性影響,這將進一步帶動中越兩國各領域漁業務實合作,共同提升區域漁業可持續發展水平,為將北部灣打造成和平之灣、友誼之灣、合作之灣貢獻漁業力量。
此次聯合增殖放流活動由中國農業農村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聯合主辦,中央外辦、外交部、中國海警局等單位派員參加了活動。此外,同日線下參加南海周邊國家漁業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交流會的各國代表應邀參加了此次中越北部灣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共同見證了北部灣漁業資源養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