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珠江水產研究所魚病室鞏華、水產疫苗工程技術中心陳總會等應邀對江門市開平金雞鎮橫岡陸基工廠化南美白對蝦養殖進行技術指導和幫扶。
珠江所多年來致力于水產動物健康養殖技術探索,經過不斷嘗試,創造性的建立了富有特色的“陸基工廠化低碳脫氮高穩養殖技術”體系,包括陸基工廠化原位低碳脫氮高穩養蝦技術、陸基工廠化異位低碳脫氮高穩養蝦技術、池塘高碳固氮生態高效養魚技術、池塘低碳脫氮高產養蝦技術等。其中在陸基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南美白對蝦方面,在湖南省韶山韶河生態水產養殖基地的南美白對蝦養殖,經過何有根、陳總會等兩年多的系統指導,已經實施了整套“工廠化原位低碳脫氮高穩養蝦技術”,實現了全封閉的南美白對蝦高密度養殖,自8月10日以來陸續出蝦,日產1000kg,每年可以進行5~6輪的培育,養殖和配送成活率都能達到90%以上,被湘潭電視臺《都市日記》等新聞欄目報道,成為當地業界一大盛事。而在開平金雞鎮橫岡進行的“工廠化異位低碳脫氮高穩養蝦技術”,是在中山、珠海、韶山、湛江等地試驗點開展的養蝦技術基礎上,結合當前低碳低排放的生態要求,針對水體pH、氨氮、亞硝酸鹽、溶氧、離子濃度、特異性病原含量以及飼料、苗種、生物量控制、水色、水溫等各個技術參數,進一步優化了養殖設施配套、水體離子平衡、脫氮微生態體系控制等,建立起了更加穩定、更加高產的南美白對蝦陸基工廠化及池塘高密度養殖模式,不但實現了節能減排,而且實現了按要求全流程簡約式操作,大大降低了管理風險和人工成本投入,受到當地養殖管理人員的高度認可。此次活動現場考察了養殖池、標苗池、沉淀池和生物處理池等,目前的高穩低碳脫氮系統已經馴化控制穩定,按照核算,每立方水體預計產蝦7.5-10kg,此套技術體系有望成功解決當前陸基工廠化養蝦調水的根源性痛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