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首份報告出爐
2010-08-17 00:00:00 來源:
占地球表面積70%的海洋,里面生活著什么生物?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對這個問題一籌莫展。不過,如今第一步已經走出了。經過幾十年的全球科學家的努力,大型國際項目“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Census of Marine Life)上周公布了第一份調查報告,首次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初步解答。 來自全球各地的360多名科學家參與了普查,研究區域包括從北冰洋到南極圈的25個海域。這次普查整合了過去20年中,全球海洋科學家分散進行的調查,將零散的數據統一整合起來。這個歷史性的報告全文將在今年10月4日的倫敦公布,而概要版則先行在8月2日的在線期刊PLoS ONE上公開。 分類 在25個海域中,科學家已知的區域性海洋物種數量從2600種到3.3萬種不等,平均每個海域的物種數是1.075萬個。已知物種中,甲殼類動物占的數量最多,占到五分之一,連同軟體動物(17%)與魚類(12%),這些動物占到了整個海洋生物的一半。 人們很熟悉海洋中的脊椎動物,比如鯨魚、烏龜、海豹等,但這些海洋脊椎動物只是海洋生物多樣性中的一小部分,只占了海洋生物總數中的2%。 最“普及”物種 大部分的物種都會在超過一個以上的海域出現。最“四海為家”的海洋物種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微小的水生植物藻類和單細胞的原生動物與浮游橈腳動物,以及一生都在旅行的海鳥和海洋哺乳動物。魚類中最愛旅行的是蝰魚。在世界各大海域中,它至少出現于超過四分之一的地方。 還有多少未知 普查中很多物種的記錄來自于 “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統”(OBIS)。目前,報告已經將主要海域中的18.5萬種物種列為已知,它們也都在“世界海洋物種注冊”中登記,預計到今年10月,普查報告統計的已知海洋物種總數會達到23萬種。 但是,大部分的海洋生物仍然未知。普查計劃的科學家們估計,人類現在每知道一種海洋物種,便還有四種物種是未知的。魚類中,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70%的種群,但大部分的類別,科學界知道的物種數還不到三分之一。而赤道、深海、南半球地區則是海洋物種最未知的地方。 海域 被調查的25個海域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是澳大利亞與日本海域,有著3.3萬種海洋物種,生物多樣性排名其后的另三名是中國海域、地中海和墨西哥灣。不過,即使是生物多樣性較弱的巴爾第海和美國東北海域,也有著4000種已知生物。 威脅 根據普查結果,目前海洋生物面臨的最大的威脅是過度捕撈、棲息地破壞、外來物種和污染。新出現的威脅還包括海水溫度增高與海洋酸化,以及海洋缺氧區的擴大。過度捕撈不僅破壞魚類平衡,而且也對海龜、鯊魚、哺乳動物等造成很大的破壞,引起整個生態鏈的不平衡,而沿海城市化、工業養分的排放則會導致近海地區生物棲息地的破壞。一些較為封閉的海域如地中海、墨西哥灣、中國大陸架等地區的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最大。(來源: 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