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警告泰國在六個月之內根據自身漁業情況制定相應措施打擊非法漁業行為,否則將頒布海產品進口禁令。據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24日報道,在歐盟發出警告之后,泰國總理巴育說,他將根據剛頒布的新政令所賦予政府的權力,來整頓泰國的漁業。
歐盟委員會21日向作為全球第三大海產品出口國的泰國出示“黃牌”,警告它如果再不采取行動打擊非法捕魚活動,以及確保其漁業監管、控制和懲處符合國際標準,歐盟將對泰國實施貿易禁令。歐盟給予泰國六個月時間,改善漁業作業。
泰國農業部說,若歐盟禁止泰國海產品入口,泰國漁業每年可能損失達300億泰銖(約合人民幣57.36億元)。
據報道,巴育23日從雅加達返回泰國之后對媒體說,他將根據臨時憲法中的第44條款,來加速取締非法捕魚活動。他說,“政府將根據第44條款,授權給軍隊協助官方迅速解決這些問題。”
報道稱,引發爭議的第44條款讓身為總理的巴育可以以國家安全為由,行使一切權力。巴育本月初以該條款取代軍法管制,頒布了一系列措施。批評者指此條款比軍法管制更嚴酷。泰國海產品占該國食品出口的40%,是其主要經濟支柱。可是,泰國捕魚業被指充斥非法作業、雇傭和奴役被販賣人口等,形象極其負面。
另一方面,印尼與泰國同意攜手取締跨境非法漁業。據報道,巴育和印尼總統佐科23日在雅加達會談后,同意成立聯合工作組來處理這個問題。(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