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監審離退休黨支部與漁業發展戰略中心黨支部攜手,組織10余名黨員前往遼寧省錦州市遼沈戰役紀念館,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主題黨日活動,在歷史的長河中汲取奮進力量。

遼沈戰役紀念館成立于1959年,位于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北京路5段1號,是一座為了紀念遼沈戰役而修建的專題性紀念館。遼沈戰役發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在東北地區對國民黨進行的戰略性決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遼沈戰役歷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47萬余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遼沈戰役從根本上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大家先后參觀了序廳、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觀看了館內陳列的文物、照片以及五萬余名烈士名單。通過回顧東北解放戰爭歷史和遼沈戰役勝利進程,大家真切地體會到了戰斗的激烈與殘酷,學習了廣大人民群眾支援前線的感人事跡和革命先烈不畏犧牲的英雄事跡,從不同角度深入解讀了遼沈戰役對于解放戰爭乃至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重大意義。
參觀結束后,黨員們紛紛分享內心感悟。李永芳同志感慨道:“錦州一戰是遼沈戰役決勝關鍵,我黨領導人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令人敬佩。這種從全局出發的決策智慧,對我們當下工作極具指導意義,面對復雜局面時,我們也要學會統籌謀劃、精準判斷。”易智慧同志作為曾經的軍人,情緒尤為激動:“梁士英烈士用身體抵住爆破筒炸地堡的壯舉,是革命精神最生動地寫照。此次參觀不僅是一次歷史回溯,更是一次精神傳承,激勵我在崗位上發揚拼搏精神,攻堅克難。”莽琦同志也深有感觸:“銹跡斑斑的槍械、泛黃文件上的字跡,無聲訴說著歷史的厚重。作為三大戰役首戰,遼沈戰役扭轉戰局、奠定解放基石。我將以史為鑒,把拼搏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勇擔責任,不負山河。”
劉堅同志動情地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在平凡崗位上踐行先烈遺志,貢獻自己的力量。”張旭同志表示:“站在英烈名錄墻前,密密麻麻的名字讓我心潮澎湃。先烈們用生命詮釋了信仰與奉獻,未來我將以他們為榜樣,以飽滿熱情投身黨和人民的事業,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趙蕾同志表示,“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只有站著死,絕不下跪!”,今天的我們,即使站在那些珍貴的照片、實物和圖片面前,也無法想象那個戰爭年代革命先輩們所經歷的艱苦卓絕的斗爭、所付出的流血犧牲。緬懷先烈,不僅是向為人民解放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們致以最誠摯的敬意,更是要銘記歷史,賡續紅色血脈,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先烈們的遺志,用青春熱血去書寫新時代的華麗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劉子飛同志表示,遼沈戰役為代表的無數個戰役勝利來之不易,尤其是無數革命先烈的英勇犧牲換來的,需要我們每個人用心感恩、盡心珍惜、用力守護。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戰略決策都是非常重要的,都需要以科學的研究和調查為基礎。李雪同志表示,往日硝煙凝固在嚴肅的展覽中,褪色的軍衣托起了沉甸甸的希望,黑土地埋葬著解放軍戰士的英魂,英烈名錄墻的每一個名字都值得銘記,是他們用青春的骨血澆鑄的勝利,帶我們走進這個和平美好的新世界。高翔同志認為,遼沈戰役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的偉大勝利,更是人民群眾大力支持下的偉大勝利。遼沈戰役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特別是革命先輩展現出的勇敢、擔當、奉獻精神,振奮人心。我們青年同志要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克服一切困難,堅定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