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5日,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主持完成的青島市首批科技將才計劃項目“重要海水養殖魚類抗病和性別相關基因克隆及分子育種技術”通過了青島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和青島市科技局等單位的專家組成。
該項目經過兩年的科技攻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 采用文庫篩選和同源克隆的方法從真鯛、牙鲆和大菱鲆免疫組織中克隆了抗菌肽hepcidin基因、天然抗性相關巨嗜蛋白(Nramp)基因、MHC I 和II型基因等抗病相關功能基因20多個。向美國GenBank提交基因序列200多條。為海水魚類抗病機理研究及抗病基因標記篩選提供了基因資源。
2. 篩選到牙鲆和大菱鲆抗病個體300多尾,建立了牙鲆和大菱鲆抗病基礎群體;研究了MHC IIB基因的分子多態性,篩選到13種MHC IIB基因型,研究了MHC IIB基因多態性與牙鲆抗病力的關系, 初步篩選出抗病相關MHC基因標記2個,疾病敏感相關MHC基因標記1個。為魚類抗病分子育種研究開辟了新的技術途徑。
3. 首次篩選到半滑舌鰨雌性特異AFLP分子標記7個,獲得了半滑舌鰨雌性特異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建立了半滑舌鰨遺傳性別鑒定的PCR技術,為半滑舌鰨性別控制和全雌育種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
4. 克隆了半滑舌鰨性別相關功能基因-芳香化酶P450aromA基因,發現該基因只在性腺中特異表達,且在雌性卵巢中的表達明顯高于雄性精巢中的表達。
5. 從真鯛和大菱鲆cDNA文庫中篩選到微衛星序列80條和81條,其中具有多態性的微衛星標記分別為11個和12個。
項目執行期間共申報國家發明專利4項,發表論文32篇,其中SCI論文20篇,EI論文 4篇。建立了一支由6人組成的創新團隊,2006年獲批山東省泰山學者“水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