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委托,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專家日前對由珠江水產研究所主持、與博仕奧水產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廣州中醫藥大學、德寧生物技術飼料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承擔的《水產動物一氧化氮非特異免疫抗病機制及在免疫增強劑開發中的應用》項目進行了鑒定。
該項目率先證實了凡納濱對蝦、雜色鮑體內存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研究了在生理和病理狀態下水產動物NO/NOS的變化特點,通過應用精氨酸、硝普鈉等促進劑和L-亞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等抑制劑證實了凡納濱對蝦、斜帶石斑魚、日本鰻鱺、雜色鮑的一氧化氮的產生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變化,首次成功克隆到日本鰻鱺和斜帶石斑魚的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鈣調蛋白(CaM)結合區片段,比較了NO/NOS與脂多糖、副溶血弧菌以及與其它免疫指標的關系,確定NO/NOS可以作為免疫反應指標。項目研究期間發表論文33篇,申請發明專利1項,培養博士1名,碩士5名。項目研制和開發了魚蝦抗寶、奧爾硒、佳酶等產品,應用到我國16個省的水產品主要養殖區,培訓養殖技術人員4萬多人次。在魚、蝦等品種養殖中累計推廣面積達102.2萬畝,新增產值2873萬元,新增利稅836萬元。
專家組充分肯定了項目研究期間所取得的成績,認為研究成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完成了課題的指標和任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一致通過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