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組織有關專家在福建寧德對東海所與南海所等共同開展的硇洲族大黃魚種質收集及苗種培育工作進行了現場驗收。驗收專家組由福建省閩東水產研究所、寧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及寧德師范學院的專家組成。驗收會由東海所科研處副處長江航主持,聯合育種攻關團隊骨干成員及寧德地方合作單位相關人員參與了此次現場驗收會。
自2023年以來,依托東海所福鼎基地共收集硇洲族大黃魚2425尾,其中2023年收集1800尾,2024年收集625尾,現保活460尾。2024年10月,篩選500g以上親魚并強化培育2個月后催產獲得受精卵1.7 kg,截至目前,共培育硇洲族大黃魚原種子一代苗種34.31萬尾,平均全長5.30 cm、平均體質量1.09 g。基于“東海芯1號”育種芯片基因分型及進化樹分析,繁育親魚及其子一代苗種均屬于硇洲族群體。
硇洲族大黃魚的養殖開發目前剛剛起步,作為自然海域的野生種群,其形態特征包括:體型修長,上下頜邊緣鮮紅,側線鱗顏色較深,胸鰭較長、背鰭與尾鰭寬大等特點,其生長性狀與經多代選擇的養殖群體相比會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生長速度、個體均一性等方面。硇洲族大黃魚原種子一代的成功培育是開展其人工選擇的關鍵一步,為后續進一步開展種質改良,培育具有優異性狀硇洲族大黃魚新種質奠定了重要基礎。該成果得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