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所淡水魚類基因組學與基因編輯創新團隊張渴新、劉天奇等人開展的“鯉肌肉脂肪沉積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Investigating transcriptomics and metabolomics differences offers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muscular fat deposition in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在JCR1區期刊《Food Bioscience》發表https://doi.org/10.1016/j.fbio.2024.105082。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產品營養品質需求也在上升。肌肉脂肪是評價魚肉品質的重要營養指標。本團隊開展鯉肌肉脂肪含量高和低的個體的轉錄、代謝及生理生化分析,發現肌肉脂肪沉積的差異主要與信號轉導和脂質代謝有關,并構建了差異調控網絡,即細胞外基質[ECM]-受體相互作用、mTOR信號通路和FoxO信號通路可能通過調控甘油脂代謝、甘油磷脂代謝、乙醛酸鹽和二羧酸鹽代謝等代謝通路調控鯉肌肉脂肪的沉積。該差異調控網絡由幾個關鍵基因調控和鏈接,包括分解血液中脂肪,并再利用分解過程中的關鍵基因LPL、甘油三酯合成過程中的關鍵基因LPIN1、谷氨酰胺合成的關鍵基因GLUL。該研究揭示了鯉肌肉脂肪含量差異的調控機制,鉚定鯉肌肉脂肪差異沉積的關鍵調控通路和基因,進一步加深了對淡水魚類肌肉脂肪差異沉積的分子機制的理解。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07297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022YFD2400102)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任務(2023YFD2400204)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