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海所初步揭示濱海核電廠冷源致災生物尖筆帽螺暴發機制
2022-05-10 16:29:46 來源:南海水產研究所
升溫顯著增強尖筆帽螺的攝食率和同化速率并導致其暴發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對濱海核電廠冷源致災生物尖筆帽螺(Creseise acicula)暴發機制的研究取得新進展,證實了核電溫排水的溫升效應可能是導致尖筆帽螺暴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初步揭示了溫升對尖筆帽螺暴發的作用機制。相關成果以“Rising temperature contributed to the outbreak of a macrozooplanktonCreseis aciculaby enhancing its feeding and assimilation for algal food nearby the coastal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為題,發表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期刊上(劉慶霞為第一作者,黃洪輝為通訊作者)。 2020年6-7月,尖筆帽螺在大亞灣核電鄰近海域大規模暴發,南海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創新團隊開展野外調查結果顯示,海水溫度與尖筆帽螺的聚集分布存在密切關聯,推測核電溫排水導致的溫升效應可能是導致尖筆帽螺暴發的誘因之一。為了驗證這一推測,該團隊采用浮游動物碳分配模型和放射性碳同位素示蹤技術,對核電廠溫排水影響的不同溫度梯度條件下尖筆帽螺對微藻的攝食、吸收、同化和代謝排放進行了實驗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在19-31℃范圍內尖筆帽螺的攝食率、同化速率以及碳代謝排放隨溫度升高顯著提高,溫度升高會顯著增強尖筆帽螺的攝食、新陳代謝和生長。相關研究工作證實了核電溫排水的溫升效應可能是導致尖筆帽螺暴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初步揭示了溫升對尖筆帽螺暴發的作用機制。相關成果也提示,在全球海洋升溫大背景下,尖筆帽螺暴發風險可能會增加。 該研究成果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創新團隊在“濱海核電廠冷源致災生物監測預警和防控”領域的系列研究之一,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C1407501)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2020TD15)等項目資助。 全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7651322004468#fig0035
不同溫度條件下尖筆帽螺攝入食物碳的分配
上一條:黃海水產研究所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團隊在花生四烯酸營養生理研究領域發表重要綜述論文 |